-
长沙成立湖南首家科技服务业协会 助力产业升级与招商引资
长沙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迎来重要里程碑,湖南省首家科技服务业协会正式获批成立,标志着该市科技服务产业迈入集约化、协同化新阶段。这一举措将加速科技资源整合,为招商引资提供专业化支撑,推动区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协会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共享平台,计划培育标杆机构,进一步释放长沙高新区近千家科技服务企业的集群效应。 一、科技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长沙市科技服务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仅长沙高新区就聚集科技服务机构近千家,从业人员超3万人,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亿元。这一规模在中部地区位居前列,涵盖技术转移、创业孵化、检验检测等多个领域,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 二、协会成立破解行业发展痛点 作为湖南省首个省级科技服务业协会,其成立直接回应了行业长期存在的资源分散、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通过建立规范化服务体系,协会将重点解决中小企业对接高端科技资源难、服务供需匹配效率低等现实挑战。首批会员单位预计覆盖长沙80%以上的重点科技服务机构。 三、跨区域协同机制创新 协会将深度对接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务资源共享平台,推动长沙与武汉、南昌等城市建立常态化合作。这种跨区域联动模式,有助于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检测设备、专家智库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此前已在技术合同登记、知识产权评估等领域完成试点验证。 四、培育标杆机构提升竞争力 根据发展规划,协会未来三年将重点培育20至30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服务示范机构。通过制定行业标准、组织专业培训、搭建数字化平台等措施,提升长沙科技服务品牌的整体竞争力。相关方案已纳入长沙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配套政策体系。 五、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服务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专业化发展将直接助推长沙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协会明确将组织专项对接活动,促进科技服务机构与制造业企业建立长期合作,预计每年带动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不低于15%。 该协会的成立是长沙市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落子,通过构建"协会+平台+机构"三位一体服务体系,有望成为引领中部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后续将陆续推出科技成果转化、国际技术转移等专项行动计划。
2025-07-27
-
长沙创新项目招商引领产业发展新高度
长沙市通过高水平招商引资策略,在2019年1月至11月期间,实现了重大项目投资显著超越年度目标,强力驱动区域经济提质增效。招商引资成效突出,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加速落地,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整体态势领跑全省,展现了坚实的增长基础。 一、项目建设速度持续提升 在2019年,长沙市重大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的平均周期明显缩短,部分案例中周期压缩至数月内,体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见效”的常态模式。例如,位于宁乡市的智能制造项目在当年春开工后高效完工,类似案例如湖南湘江新区项目平均建设周期仅数月,极大促进了产业聚合和效率优化。这种速度得益于优化服务机制和简化审批流程,使得投资活动更趋灵活高效。 二、产业链集群效应显著增强 汽车、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生物医药、先进储能材料等七条核心产业链表现亮眼,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密集投资,构建专业化集群。具体看,人工智能领域在2019年推动智能经济基地落户,吸引头部企业集聚辐射,预估产值快速增长;生物医药链则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全体系布局。这些集群强化了长沙在智能制造和数字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 三、招商引资成果高效转化 在2019年,长沙市成功引进多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可观,其中面向500强企业的项目占比提升。这些成果转化为实际产能提升,如显示功能器件项目在当年秋提前投产,并促进就业增加和经济结构优化。招商引资策略强调质量优先,重点对接高端技术企业,确保每个项目带动性强、附加值高。 四、产业智能化转型加速推进 长沙市在抓投资速度的同时,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推动智能化和自主技术创新成为项目主流。在2019年,诸多项目聚焦自动化升级,如工程机械生产效能大幅提升,缩短工序周期;配套服务产业如物流和数据中心也加速迭代,形成链条式互动。转型方向覆盖智慧制造、数字应用等,巩固长沙在全国的战略枢纽作用,激发内生动力持续释放。
2025-07-27
-
【雨花区招商】长沙高铁新城崛起国际范“文化芯” 32家企业签约入驻浏阳河科创基地
长沙高铁新城片区招商引资取得重大进展,浏阳河国际文化科创基地签约引进32家企业,标志该片区开发建设按下“快进键”。作为集影视演艺、科技金融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创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将为长沙市雨花区打造具有国际范的“文化芯”。 (一)浏阳河国际文化科创基地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总投资约55亿元。项目聚焦国际化发展方向,计划引进国际化的公共技术和孵化服务平台,重点吸引国际IP创意设计类及科技企业入驻,目标打造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产业集聚的新一代产业园区。该基地的建设旨在通过整合产业资源,构建功能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为区域文化科创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载体。 (二)此次签约引进的32家企业涵盖文化、科创、金融等多个领域,以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总部型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的集中入驻将有效提升项目影响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产业协同发展效应。通过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基地有望加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作为长沙市雨花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的重要承载地,高铁新城片区在2020年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片区规划重点打造三大功能区:依托高铁枢纽综合发展轴建设高端商务区,整合交通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潭阳洲人文生态资源构建生态文旅区,融合自然景观与文化元素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依托浏阳河生态风光带打造品质生活区,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推进片区建设,雨花区从拆迁冲刺、项目引领、产业集聚、交通畅达、环境整治等10个方面开展攻坚工作,通过系统性举措优化片区发展环境,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浏阳河国际文化科创基地的建设是高铁新城片区产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与片区其他功能区协同发展,共同推动长沙高铁新城成为集商务、文旅、生活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
2025-07-27
-
【长沙招商】优化营商环境助企业轻装上阵 长沙高新区发展动能强劲
长沙高新区聚焦企业发展需求,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精准服务、深化招商引资等举措,助力企业“轻装上阵”,推动园区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加速前行,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精准服务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筑牢上市发展基石。长沙高新区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实施差异化扶持策略。在企业起步期,提供创业孵化空间、技术研发平台支持及政策解读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初创期面临的场地、技术、政策认知等问题;成长期则聚焦融资对接、市场拓展、人才引进等关键需求,通过举办银企对接会、组织企业参与行业展会、搭建人才招聘平台等方式,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成熟期重点引导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供上市辅导、合规培训等专业服务。2019年,园区企业成功实现创业板、香港联交所、科创板IPO“三破零”,上市企业数量达44家,占长沙市63%、湖南省35%,新三板挂牌企业75家,占长沙市53%,在全省保持领先态势,形成了从初创到上市的完整培育链条。 二、建立常态化问题解决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长沙高新区深入落实主题教育要求,构建“沉下去走访、俯下身服务”的常态化工作机制。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开展面对面对接,全面了解企业在政策落实、融资需求、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的困难。通过走访500家企业,收集各类问题556个,建立问题清单并实行销号管理,明确责任部门和解决时限,确保每个问题都得到有效回应和解决,最终实现销号率100%。这一机制推动园区切实破解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从政策落地、资源协调等多方面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三、减负惠企与效能提速双管齐下,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在减负惠企方面,长沙高新区2019年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向企业兑现政策资金20多亿元,同时落实减税降费超15亿元,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放纯信用贷款3.5亿元,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在效能提升方面,围绕“六个率先”目标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大幅压缩办事时限,企业开办实现0.5个工作日内办结,税务登记20分钟内完成,工业项目报建承诺制审批压缩至10个工作日,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模式,覆盖58项审批事项,减少企业跑腿次数,提升政务服务效率,让企业有更多精力投入生产经营。 四、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协同发力,驱动园区加速发展。2019年前三季度,长沙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企业总收入达1885亿元,增长17%,财政总收入124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签约引进重大产业项目44个,总投资1243亿元,涵盖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等多个领域;全年铺排购地产业项目77个,总投资1919亿元,这些项目聚焦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847亿元、年税收193.5亿元。通过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的协同推进,园区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增强发展后劲,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5-07-27
-
柳枝行动打造创业服务品牌 助力长沙高新区招商引资
长沙高新区通过“柳枝行动”成功吸引大量创业人才和资本,成为区域招商引资的重要引擎。截至2017年底,该行动累计筛选创业项目超3000个,孵化近400个优质项目,带动一线城市人才回流,并促成可观的经济效益。未来,该计划将进一步升级,通过创新举措提升服务能力,助力更多创业者实现梦想。 一、项目孵化成效显著 “柳枝行动”自启动以来,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支持。截至2017年底,该行动累计筛选创业项目3000余个,成功孵化近400个,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不仅创造了可观营收,还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二、人才回流与资本对接 通过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柳枝行动”成功吸引2500余名一线城市高端人才返回长沙创业。同时,该行动与200余家投融资机构建立合作,为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累计融资规模达数亿元。这一举措有效缓解了初创企业融资难题,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 三、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孵化项目在推动技术创新之余,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截至2017年底,相关企业累计营收超2亿元,实现税收1600万元,为长沙高新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此外,这些项目还带动了就业,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四、新三年计划开启升级之路 2018年起,“柳枝行动”启动新三年计划,旨在打造全国领先的创业服务品牌。该计划将通过建立湖湘学院、推出独立创业节目、拓展全球孵化网络等创新举措,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为创业者提供更优质的成长环境。未来,长沙高新区将继续优化政策体系,推动创新创业生态持续繁荣。
2025-07-27
-
【长沙招商】链上麓谷聚势未来 长沙高新区京企对接成果丰硕
长沙高新区在北京成功举办移动互联网及应用软件、5G应用产业专场招商推介会,以“链上麓谷·湘聚未来”为主题,与多家头部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意向引资规模近百亿元。此次活动聚焦产业链协同与科技创新,进一步强化了长沙高新区与京津冀地区产业资源的深度对接,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精准锚定产业赛道深化京湘协同发展 长沙高新区围绕移动互联网、5G应用等核心产业,面向北京企业开展定向推介。参会企业涵盖中国软件、华大九天等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双方就技术研发、生态共建等达成多项共识。公开资料显示,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其产业资源与长沙高新区“三智一芯”战略布局高度契合,此前已有京东方艺云、光环新网等30余家京企落户长沙高新区,累计投资超200亿元,形成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 二、“招大引强”成效显著头部企业加速布局 长沙高新区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抓手,重点对接具有产业链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此次签约企业中,多家企业计划将区域总部或创新中心落户麓谷,并联动上下游生态伙伴。例如,某电子科技集团副总裁表示,企业总部迁入后,将推动近千家生态链合作伙伴与长沙高新区协同发展。长沙高新区通过“一事一议”“专班服务”等机制,确保项目快速落地,近两年落地项目中,超50%为高新技术企业或行业百强。 三、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 长沙高新区通过政策赋能与平台搭建,为入驻企业提供全链条支持。公开报道显示,该区推出“麓谷人才计划”、设立专项产业基金,并建成覆盖企业初创至上市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某软件企业负责人透露,从接触洽谈到总部搬迁仅用半年,得益于长沙高新区的高效审批与配套保障。此外,该区还通过“以商招商”模式,引导已落户企业推荐关联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良性循环。 四、聚焦科创高地建设赋能区域发展升级 长沙高新区以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高峰为目标,持续强化创新要素集聚。此次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领域,与湖南省“强省会”战略中“数字赋能”要求紧密呼应。数据显示,长沙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60%,研发投入强度达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未来,该区将进一步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地的跨区域合作,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此次招商活动是长沙高新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的又一实践,通过精准对接京企资源,不仅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增量,也为中部地区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合作范式。随着项目陆续落地,长沙高新区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领域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2025-07-27
-
【长沙招商】望城经开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崛起铸就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长沙市望城区通过精准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国家级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引擎,近年来吸引大批优质项目落地,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一、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千亿级园区实现新突破 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数据显示,园区工业产值同比增长显著,其中智能终端、食品医药、新型材料等主导产业贡献突出。中粮可口可乐华中生产基地、证通电子智慧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形成“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良性循环。 二、重大项目牵引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 近三年间,望城区累计引进超百个制造业项目,涵盖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两个百亿级项目和七个五十亿级项目的落地,标志着区域产业能级显著提升。以旺旺乳饮自动化生产线为例,项目投产后实现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恒飞电缆特种线缆生产基地的建成,则填补了中南地区相关技术空白。 三、创新驱动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望城区实施“智造强区”战略,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保持两位数,建成多个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和实验室。通过“腾笼换鸟”盘活低效用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等创新载体加速成型,形成“研发—孵化—产业化”全链条培育模式。 四、营商环境优化激活投资“强磁场” 望城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通过建立“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清单,实现从签约到投产的平均周期缩短40%。配套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在人才引进、金融支持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连续多年位列营商环境评价前列。 当前,望城区正围绕国家级经开区定位,加速构建“3+3”现代产业体系。随着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持续壮大,这片热土正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未来,更多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将在此汇聚,进一步释放产业升级的澎湃动力。
2025-07-27
-
【长沙招商】长沙望城区政企共建体育产业生态圈 打造城市运动新地标
长沙市望城区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重大体育产业项目,与本土企业合作投资3.5亿元建设五环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该项目将整合场馆运营、商业服务与全民健身功能,构建多业态融合的体育生态圈,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与健康生活协同发展的新引擎。 一、政企协同推进体育产业升级 2023年8月上旬,长沙市望城区政府与湖南五环体育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位于斑马湖片区的综合性体育产业项目。该基地占地约88亩,规划建设体育中心与五环大厦两大主体,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探索“体育+”多元发展路径。合作方望城区城投集团将参与投资建设,确保项目与城市规划深度融合。 二、全产业链布局满足多元需求 项目设计打破传统场馆单一功能模式,引入赛事运营、健身培训、文体表演等业态,配套商业服务设施形成闭环生态。建成后拟与国内头部体育企业合作,提供差异化服务:体育中心侧重群众性活动与专业赛事承办;五环大厦则聚焦体育企业孵化、行业会展等商务功能。这种配置既能服务周边居民日常锻炼需求,也可承接区域性大型活动。 三、区位优势激活片区发展潜力 基地选址雷锋大道与雷锋东路交汇处,交通网络辐射长沙市主城区及周边城镇。分析指出,该片区此前缺乏大型体育设施,项目的落地将补足公共服务短板,同时带动斑马湖区域商业、地产价值提升。望城区近年来持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此次投资进一步强化了文体产业在区域经济结构中的支柱地位。 四、标准化建设引领行业创新 项目严格参照国家体育场馆建设标准,注重无障碍设施与智能化管理系统应用。公开资料显示,其运营模式参考了国内成功案例,通过分时租赁、会员服务等提高场馆利用率。相关部门表示,未来将建立动态评估机制,确保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效益最大化,为湖南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样本。
2025-07-27
-
【长沙招商】长沙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政策体系解析
长沙市为加速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式出台打造内陆地区开放高地的"1+7"政策体系,重点围绕招商引资、外贸提质、跨境合作等领域推出三年行动计划。该政策体系明确通过七大专项行动,力争实现外贸规模跨越式增长,推动长沙在中西部城市开放格局中形成竞争优势。 一、政策体系框架与战略定位 长沙市发布的"1+7"政策组合中,《打造内陆地区开放高地三年行动计划》作为总纲文件,配套7个专项实施方案形成完整闭环。该体系立足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崛起战略,以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为基础,着力破解内陆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政策突出制度型开放特征,在投资贸易便利化、跨境服务创新、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突破性举措。 二、核心发展目标与实施路径 政策设定三年期量化指标,重点提升外贸依存度和规模能级。实施路径包含三个维度:一是构建"四位一体"外贸促进平台,整合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等载体功能;二是建立"三创新"机制,在通关模式、结汇结算、信用保险等领域先行先试;三是强化政策、人才、资金三维保障体系,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三、七大专项行动重点任务 (一)外贸高质量发展行动聚焦主体培育,实施龙头企业倍增计划和中小企业孵化工程,提升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国际竞争力。 (二)优质项目引进行动创新产业链招商模式,建立重点外资项目库,完善从签约到投产的全周期服务机制。 (三)高质量走出去行动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建设海外运营中心,建立"抱团出海"产业联盟。 (四)扩大利用外资行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推动QFLP试点落地,提升现代服务业外资占比。 (五)跨境电商发展行动完善海外仓全球布局,培育不少于5个亿元级跨境电商企业。 (六)服务贸易创新行动重点发展数字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领域,建设特色服务出口基地。 (七)区域合作深化行动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立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常态化合作机制。 四、政策实施保障机制 长沙市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季度督查评估制度。配套出台的专项方案均明确责任分工和进度要求,重点指标纳入政府部门绩效考核体系。政策特别强调风险防控,建立国际贸易摩擦预警响应机制,完善对外投资合规管理体系。通过政策协同发力,长沙正加速从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转型。
2025-07-27
-
长沙产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招商引资助力高质量发展
长沙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稳定增长,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完成投资2480.6亿元,其中22条产业链项目投资占比突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产业链建设成效突出 长沙市围绕22条重点产业链,推动先进储能材料等产业产值大幅增长,部分产业链增幅超过30%。伟创力一期、杉杉能源正极材料、日写触控传感器等项目建成投产,产业链协同效应逐步显现。中联智慧产业城、蓝思科技黄花基地等百亿级项目加快建设,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基础。 二、招商引资成果显著 长沙市成功引进腾讯、京东无人车总部、航天科技、德国大陆等一批战略投资项目,新签约投资2亿元以上项目178个。通过精准招商和优化营商环境,长沙市吸引了大量优质企业落户,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智能制造引领发展 长沙市以智能制造为统领,加快动能转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市制造业(含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占比稳步提升,智能制造领域竞争力不断增强。 四、未来目标明确 长沙市将继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力争产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45%,制造业投资占比达到35%。通过持续优化产业链布局,长沙市将进一步巩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5-07-27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